编者按 近年来,在苏北各地政府的工作计划中频繁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苏北农房改善。2021年的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改善全省农民住房条件。预计到2021年年底,我省将全面完成苏北地区三年3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省级财政2018年至2022年预计将筹集338亿元专项资金,实现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这一最朴素、最真切的愿望。
苏北农房改善专项资金也是近年来江苏省级涉农专项资金中单笔数额最大的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2021年的时间即将过半,苏北农房改善的进程到哪一步了?财政专项资金是否真正用在“刀刃”上?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走访调研了盐城市大丰区,东台市,淮安市盱眙县等地。
穿行于苏北乡间,不时能看见一排排“白墙黛瓦、飞檐套窗、竹篱花香”的特色农房,既有乡土味,又有现代感。在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友谊新型农村社区,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枝,斑驳的树影映在曹荣德脸上。今年82岁的他正倚靠在自家院子里的躺椅上,过往一幕幕如电影般一一在他的眼前浮现:一家八口挤在仅56㎡的茅草屋里,到了下雨天最愁人……“谁想到,我晚年还能享受这样的好房子。”他轻声念叨着。
曹荣德家住房的“升级换代”在我省相关各级政府的工作计划中有一个重要的名字——苏北农房改善。经过两年多努力,苏北农村“旧貌换新颜”,苏北大地形成了一批批兼具实用与颜值的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安置区,其中45个已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苏北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实现 “清零”。
专款专用 让农民住进好房子
苏北农房改善首先是为了让农民有好房子。见到记者一行人前来,曹荣德赶紧起身,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我是村里第一批入住的村民,早住早享受。看我住这么好的房子,很多老邻居很是羡慕,后来也纷纷跟着过来了。你们看,现在房间干净宽敞多了,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等家电全都有了。”
“刚开始,的确一部分人有顾虑,不知道会盖什么房子给他们。我们在建设之前,就广泛征集周边农民意愿,想留村、入镇还是进城?想要多大面积?这些内容都一一登记在册,让大家自主选择、自己决定。”友谊村党总支书记束长明介绍说,这些房子从选址、设计到建设施工,都会事先征求村民的意见,建筑设计有45㎡、90㎡、120㎡、140㎡等户型,满足不同群众需求。
“都是政府为我托住了底。”曹荣德感激地说,从56㎡的危房换成90㎡的新房,在政府补贴下补足差价,连装修和家电仅花费了8万元。一句话道出的是农民群众的心声,折射的是政府开展苏北农房改善的决心。
“我们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资金和农户奖补资金兑现,实现农房改善专项资金平衡。”大丰区财政局局长黄海峰说,截至2020年年末,当地财政共筹措拨付农房改善专项资金超4.5亿元。为缓解资金困难,保证资金兑付,当地不断创新投资机制,加大农房改善资金筹资力度,并强化资金管理,做到“封闭运行、台账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全力保障农房改善专项资金平衡。
不仅大丰,其他各地财政部门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确保农房改善高质量完成。比如东台市级财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2000万元用于农房改善,各镇结余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也优先用于农房改善;徐州丰县发挥县财政投入和上级政策扶持的导向作用,坚持“统筹安排、集中投入、专款专用、形成合力”原则,建立“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机制。
完善配套 让农村变了新样子
农民有了好房子,农村还要有好样子。实地走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现在,咱们农村生活可幸福了,城里人都羡慕得很呢!”
走进盱眙县黄花塘镇旧铺社区桃源小镇,这里以桃树作为主要绿化品种,对现有的水塘进行生态护坡,补栽垂柳,增设凉亭,做活水系景观,为当地农民群众打造新“世外桃源”。目前,一期二期400多户住房已交付入住,三期142户在建,预计今年年底竣工交付。
去年年底刚搬进桃源小镇的黄义俊从屋旁的小菜园摘了几根黄瓜。“现在我们一家18亩土地都流转出去了,考虑我们农民半辈子种田的习惯,村里特地给入住的村民留了几分地,作为小菜园。除了黄瓜,还种了花菜、蚕豆、红薯、葱,自己家里吃足够啦!”他激动地说,感激政府为大伙留住了乡愁。
农房改善不仅要有光鲜的外表,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内瓤”。为了在农房改善工作上精准发力,盱眙县创新建设模式,探索运用新技术,一方面推广统规联建、统规统建的方式,由村委会统一公开招标施工队伍,农房建设成本由原先造价单位测算的2000元/㎡降至1200元/㎡;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装配式技术在农房项目中的实践项目,将谢圩小区新型农村社区项目作为试点,创新运用“两板一梯”装配式技术,有效缩短工期,节省成本;徐州睢宁县制定《睢宁县争创国家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县工作实施方案》,并从镇村布局、建设模式、农房设计、功能配套、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智慧养老 让农民晚年生活更美好
每天早上8点半,在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新型农村社区,“智慧康养”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准时开门迎接老人,为老人提供吃饭、检查身体等服务,理发、泡脚、按摩等都免费。
“我们村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世代相传,是名副其实的‘孝贤之乡’和‘长寿之乡’。”临塔村党总支书记沈平说,目前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156人,其中90岁以上近20人,年轻人大多在外工作,养老问题是村里的大事要事。近年来,临塔村通过竞争性招标流程,引进了南京孝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
“人老了,更要活动活动筋骨,平时我还会看戏、唱曲、跳舞……晚年的日子可有色彩了。”在桃源小镇文体活动中心,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村民王桂香跳舞的身影。相比过去,令她最开心的就是,村里的基础设施配套越来越完善,医务室、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休闲公园、便民超市、农贸市场等应有尽有。
事实上,农村正逐渐步入老龄化,农村老人如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推进农房改善的进程时,我省积极落实适老化改造民生实事任务,2020年,苏北五市共分解改造户数10400户,并启动实施农村特困人员工作,供养服务设施及农村养老服务双提升。同时,加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定期评估、分类分级给予运营补贴,苏北五市建有并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达到5900余家。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