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武汉黄陂区积极推动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 再复水清岸绿美景
发布日期: 2021-10-30 15:37:19 来源: 湖北日报

湖泊,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过去大规模围湖造田、造塘,湖泊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黄陂区获悉,按照《武汉市十大湖泊退垸(田、渔)还湖实施方案》要求,从2019年至2021年底,黄陂区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黄陂武湖15873亩的鱼塘、旱地、水田、苗圃全部退垸还湖任务。目前,长咀垸、袁家岔垸、人造垸、西湖垸、中垸、姚林埠垸6大民垸退垸还湖面积已达13540亩,占总任务量85.3%。随着退垸还湖工作不断推进,武湖湖泊调蓄功能正逐渐恢复。

通过发挥湖泊在绿色发展、长江大保护中的积极作用,黄陂区正积极推动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打造水清岸美的优质营商环境。

武湖:武汉北部后花园

武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自然保护区。武湖波浩渺,南通长江,北连滠水,“武湖涨”为黄陂十景之一。东汉末年,名将黄祖在此湖练武、练兵,命名武湖。三国名将文聘、孙权、孙壹,南朝梁武帝等人都曾在此湖练武。武湖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历史人文气息浓厚。

武湖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蓝线控制长度73.4公里,蓝线控制面积约45885亩,涉及黄陂区八大圩垸15873亩,具有洪水调蓄、生物多样保护、农业灌溉、观光旅游、水质净化、湿地产品供给等多种功能,保护价值十分突出。上世纪60年代前后,沿湖村集体开始筑堤围垸、造田开垦养殖池塘发展农业生产,武湖湖泊面积不断萎缩、淤积,湖泊功能退化。

2018年,武汉市发布《武汉市十大湖泊退垸(田、渔)还湖实施方案》,武湖正式启动退垸环湖。

还垸于湖:再复水清岸绿美景

10月25日,武湖畔的黄陂区六指街长咀垸,湖岸边,白鹭伴野鸭齐飞,水面波浩渺,美不胜收。离岸数公里之外,原有土堤有1公里缺口,湖水经缺口流入垸内。

“靠岸边的这一片水域,原来是一大片养鱼场。”六指街负责人称,长咀垸原圩垸主堤全长1869米,按要求挖除950米至武湖生态水位线以下0.3米,还垸于湖。

黄陂区水务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武湖的保护与修复在长江大保护中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黄陂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资金用于退垸还湖补偿和还湖配套设施建设,2021年底计划全面完成武湖退垸还湖工作任务。

据介绍,退垸还湖工程通过拆除圩垸、堤埂,一是实现湖相连、水相通,让水活起来;二是杜绝圩垸内养殖投食投饵的污染源,让水清起来;三是湖岸整形治理,让岸绿起来。武湖退垸还湖工作完成后,将大力改善湖泊水环境,助力长江新城绿色发展,增大武湖调蓄能力、实现防洪保安的需求。

从“一湖之治”到综合治理

长期以来,武湖水生生物多样一直较好,野生黄颡鱼资源较为丰富。2013年,武湖申请获批成立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今年3月,武汉市研究制定《武湖清淤及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结合长江新区总体规划和新一轮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补短板强功能工程,实施武湖清淤及综合治理工程。

武湖退垸还湖工程,将作为武湖清淤及综合治理项目一期的一部分,改造后的长咀垸等垸岸线,将增设园路、广场、亲水设施等,打造亲水休闲区。同时,武汉市将统筹解决武湖清淤与长江新区环境建设、蓄滞洪区调整、面源污染治理、武湖水生态修复、截污等问题,实现从“一湖之治”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的转变,着力建立湖泊治理与景观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发展有机结合的“武湖”模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通讯员 邱舒 胡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