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北京冬奥会各类场馆揭开神秘面纱 基础设施全面保障
发布日期: 2021-11-23 09:52:11 来源: 北京商报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各类场馆也逐渐揭开神秘面纱。11月22日,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城市服务保障专场在京举办。据介绍,由北京市负责建设的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31项配套基础设施全部实现完工投用。利用冬奥会筹办,北京还建设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随着今年底北京地铁11号线的开通,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将实现地铁覆盖。不仅如此,通过建设、改造,北京赛区所有竞赛场馆都实现了冬季和夏季场地互换功能,形成了共享成就可持续发展的“北京方案”。

基础设施全面保障

随着北京市负责的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完工、交付,目前北京冬奥建设已经全面转入冬奥会临时设施建设。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介绍,截至2021年10月28日,随着担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任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改造工程完工,由北京市负责建设的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31项配套基础设施全部实现完工投用。

不仅如此,和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一样,北京在冬奥建设绿色生态建设中也连夺“金牌”。北京冬奥会建设了世界首创的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北京冬奥会因此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北京成为首个大规模使用当今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会主办城市;京张高铁成为世界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

绿色建筑、生态修复工程成为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中最亮丽的名片。北京所有新建冬奥会场馆都达到最高等级的绿色三星标准,改造场馆通过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延庆赛区充分实践“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生态建设与冬奥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完工。

北京赛区场馆地铁全覆盖

利用冬奥会筹办,北京市建设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

随着今年底北京地铁11号线的开通,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将实现地铁覆盖。通过京张高铁延庆支线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不到4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即可直达延庆赛区各赛场。延庆赛区内11条索道,为运动员提供高山交通网络,从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抵达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仅需30分钟。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李公科表示,冬奥道路设施全部就绪。京礼高速(北京段)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大修、国道110大修、松闫路大修等道路设施全部就绪,实现跨赛区主要通道规划建设目标。京礼高速公路彻底打通了北京市至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赛区的高速通道,从北京西北六环出发到延庆约50分钟,从延庆到张家口市崇礼约1.5小时,为赛会出行提供安全、快速的交通服务。同时,冬奥村东、冬奥村南、亚投行西、石景山、公交停保中心、下屯6处临时交通场站也已建成,将为赛会冬奥服务车辆提供驻车保障。

交通设施无障碍升级改造也将于下个月完成。目前,已完成冬奥场馆周边市管城市道路排查,涉及的1000处盲道、坡道和10处公交站台整改,地铁老线车站无障碍设施以及59部爬楼车和142部轮椅升降平台改造年底前全部完成,为冬残奥会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已完成智能公交导乘系统建设方案制定。此外,在“北京交通App”上还添加了无障碍信息,并将逐步调整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确保年底前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率达80%。

延庆冬奥村未来将旅游接待

北京商报记者还了解到,通过建设、改造,北京赛区所有竞赛场馆都实现了冬季和夏季场地互换功能,提升场馆经营能力、运行活力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北京方案”。据了解,国家游泳中心用了近两年时间,2019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水冰场馆的转换。五棵松体育馆高水平地实现了6小时“冰篮转换”。

而北京冬奥会建设与赛后利用、“三亿人上冰雪”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成为了北京冬奥会建设的又一“北京方案”。据悉,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1.2万平方米的冰面实现了可以根据需要分区域分标准制冰,能同时开展所有冰上运动。同时,首都体育馆园区通过建设改造,形成了1个比赛场馆、3个训练场馆、2个服务设施的冰上运动园区,成为国内最大的冰上比赛、训练、科研中心。此外,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将打造成为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广场。值得一提的是,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同步建设了大众雪道,延庆冬奥村未来将作为旅游接待酒店。

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表示,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建设与赛后利用为北京市全民体育休闲、康体旅游创造了很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在冬奥会以后,这些设施将为全民服务,为休闲、体育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 吴其芸 葛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