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为三无产品,法院判其退赔5万元事件引发网络热议。4月23日,重庆市江北区某小区业主张女士反映,判决书上原告邵某的地址系她家的地址,而她自己根本不认识原告邵某,也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和他有关系。事件曝光后,已经对自己和朋友的生活造成困扰。
此事一出,职业打假人邵某已经由维权者变成了侵权者,将他人的地址曝光出来,使他人受到骚扰,无疑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
邵某为什么填他人的地址?其动机是什么?这是人们目前讨论得最多的。有律师表示,一般来说,因为涉及法律文书能否准确送达,所以诉讼过程中原告、被告都会填写真实地址,但填假地址对案情的审理影响不大。也就是说,邵某即使填假地址,也不影响他继续获得5万元的退赔,这么一来动机就很明显了,邵某填写他人地址,是想规避风险和麻烦,让他人难以找到自己,以免被骚扰。但让无关人士代替自己受到骚扰,这不仅不道德,也不合法,如果被侵权的张女士起诉邵某,邵某可能很快就会由原告变成被告。
有人评价邵某这次举报150碗熟肉的动机可能不纯。虽然从法律上来说,他的举报并无不妥,但填写别人地址的行为却是妥妥地不合法。从维权者变成涉嫌侵权者,不禁让人发出疑问:你到底是在追求正义,还是奔着退赔而来?同时也让人们对“职业打假人”存有隐忧。
当然,“职业打假人”作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啄木鸟”,有存在的必要,因为这也是倒逼市场经营主体自律的有效力量。但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在于,“职业打假人”自身的行为规范问题,比如索要“封口费”,造假-买假-打假产业链条等,把打假人的地址写成别人家的地址,就已经涉及到侵权了。职业打假作为一把“双刃剑”,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也确实需要法律进一步细化、完善,以避免出现道德风险和市场秩序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