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市民发现,在长沙联江公园以及洋湖湿地,水边出现了不少粉红色的卵块,卵块附近的浅水中还有不少的螺类。一些市民甚至还将这些螺捞回家去吃。不过识货的市民发现,这些螺都是福寿螺,是一种能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外来入侵物种。
-01-
长沙多个公园、湿地出现福寿螺
部分市民不认识
已有市民打捞食用
含有寄生虫易染病
大片的粉红色的卵块↓
长沙联江公园湖边↓
记者:我现在来到了长沙联江公园,我们看到在靠近水边的位置有不少的芦苇,现在芦苇的杆子上都布满了这样粉红色的卵块,也有市民告诉我们这些是福寿螺的卵块,我们在网上找到了福寿螺的照片,经过比对发现确实是福寿螺。
记者:现在水边还有比较大的螺壳,和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田螺相比外形比较相似但是体型要大上不少。
在联江公园的人工湿地边,记者发现,无论是芦苇杆,湿地岸边还是景观桥的桥墩上,都遍布了大量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块。市民表示去年这里还没见到福寿螺,今年突然大面积爆发。
记者在公园内调查发现,部分市民并不认识福寿螺。甚至还有人将福寿螺当成普通田螺打捞回家食用。
记者了解到,福寿螺又叫大瓶螺,是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它不仅对水稻幼苗有一定的破坏,繁殖能力也超强。更要命的是福寿螺是多种寄生虫的宿主,一只福寿螺可能含有6000条以上的寄生虫。此外,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传染源。如果误食福寿螺就有可能感染这种寄生虫疾病。
-02-
正组织打捞灭杀
将进行生态治理
与本土田螺存明显区别
食用请注意区分
记者从长沙洋湖湿地以及坪塘街道了解到,目前正是福寿螺繁殖季节,目前他们正在组织对福寿螺的打捞和灭杀工作。同时也提醒市民,食用福寿螺存在染病风险,市民前往不要打捞食用。
在长沙洋湖湿地,和联江公园一样,最近也有不少福寿螺在湿地浅滩处产卵。在湿地岸边的芦苇丛中,经常可以见到福寿螺粉红色的卵块。公园每天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对福寿螺卵进行清理。
不过最近正是福寿螺繁殖的高峰期,上午刚清理完的区域,下午又会出现新的卵块。目前洋湖湿地已经准备采用生物灭杀和药物灭杀相结合的方式清理福寿螺。
-03-
与本土田螺存明显区别
食用请注意区分
和本土的田螺相比,福寿螺体型更大,螺壳呈棕黄色,螺尾有明显的突起。而本地田螺一般呈青灰色,螺尾较平。福寿螺最开始是作为食用物种被引入国内,但因为含有大量寄生虫逐步被淘汰。而原有的养殖场所看管不力也导致大量福寿螺进入自然界,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图片来源:福州疾控
目前,长沙城区的洋湖湿地、联江公园湿地、月湖公园、桃子湖等地均发现了福寿螺踪迹,目前农业部门以及各公园的管理部门均在组织对福寿螺的灭杀。
长沙洋湖湿地管理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朋友
不要捕捞福寿螺
福寿螺总体可控
请市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