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天天微头条丨三湘时评丨乡村文化需要合适的“激活”模式
发布日期: 2022-07-17 07:47:47 来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相关资料图)

朱永华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繁荣。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文化没有统一定制的“公式”,需要各地探索适合有效的“激活”模式。

笔者近日探访浏阳市小河乡。他们自辟蹊径,把乡村传统文化做得风生水起,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小河乡“益兴堂”木活字印刷是全国仅存3处的木活字印刷活态传承之一,拥有“反字直刻”等全套技艺,已有160年的历史。对于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出资建成了建筑面积达百余平方米的陈列馆,可同时容纳100人参观体验,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其发挥小众的市场效能,承担民间族谱、线装书的印制。截至目前,“益兴堂”累计为湘赣周边26个姓氏印制族谱达20000多本,存下了8万个字模,活字印刷术因而得以“活态”传承。

农民书画,是小河乡的一张名片。当地有一批农民书画爱好者,他们农时下地干活,闲时握笔作画。随着乡村旅游的兴盛,小河乡成立了书画中心,请专业画家对爱好者进行培训,提高技艺,另一方面通过公司运作,把这些农民创作的画变成了游客们的“香饽饽”。

小河乡乡村文化建设的案例,至少有两点给人启发:其一,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支持。乡村文化自有历史源流,但往往处于自发散漫的状态。政府部门投资非遗陈列馆,组织农民集中培训,引进公司进行市场运作,这些关键和基础性的环节做好了,乡村文化就有了平台和渠道,一旦走上正轨,这些乡村的文化工作者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而这些工作,与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凝聚精神,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分不开的。

其二,在产业融合中激发乡村文化的自身活力。客观而言,无论是活字印刷术还是农民的书画创作,单凭政府的“输血”是很难支撑长远的。如农民书画作品与专业画家之间水准上存在距离,如果搞“单项竞赛”难以在专业的书画市场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恰恰是在乡村旅游给农民书画提供了舞台,这些虽然在技法上尚显粗糙,但是因为创作者的特殊身份和作品体现的鲜活的乡村生活,让他们有了自己的“拥趸”。

浏阳属于革命老区。小河乡依靠自己的资源,探索出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难能可贵,足以成为其他地区搞活乡村文化的“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