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丁鹏志
(相关资料图)
张家界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甲长 胡卫衡
视频/通讯员 张洪涛 邓道理
腰系一根绳索,手中紧握长钳,穿梭在悬崖峭壁之间……在张家界的峰林之间,有着这样一群人,除了负责地面清洁,还要清理峭壁上的白色垃圾。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优美的景区环境,他们经常攀附于悬崖之上,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9月7日中午,烈日当空,张家界武陵源袁家界景区天下第一桥处,不少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桥下惊险的一幕:一位景区环卫志愿者,身系一根绳子,站在陡峭崖壁上,清理垃圾。
【险】
每一次捡拾,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
袁家界景区,7500米游道中就有4500米的游道都在悬崖上。随着游客的增多,天下第一桥、迷魂台、连心桥等主要景点就会出现饮料瓶、雨衣、包装袋等白色垃圾的现象。为了确保景区秀美洁净,袁家界管委会清扫保洁队的38名环卫工人,经常要腰拴绳索攀爬在悬崖峭壁上捡拾垃圾。
代春国,是这支保洁队的队长,他曾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为了安全捡拾护栏之外的垃圾,他曾发明了长8米的“垃圾枪”,每天和同事们带着这把“神兵”去为景区做美容。但是,当碰到“垃圾枪”够不着的的地方时,就必须要翻越护栏去捡拾。这时,往往就会伴随着未知的风险。
2008年12月的一天,代春国和同事在巡山时,看到护栏外的斜坡上有一个饮料瓶。当他翻过护栏抓住护栏上的铁条准备下坡时,没想到焊接的铁条因锈蚀突然断裂。“当时就感到手上一空,我就赶紧拼命往旁边翻滚,幸好抓到了一根树枝才没掉下去。”
2010年,代春国在景区一个叫“大树湾”的地方,用垃圾枪戳一个矿泉水瓶回栈道,没想到用力过猛,水瓶翻滚,失去重心的他被惯性带落了下去,生死一发间,幸好被悬崖上的树杈给挡住了。
……
“类似危险的事情,早些年时有发生。”1997年就加入环卫队伍的陈芹华告诉记者,在他们的清扫保洁队中,基本上每个人都下过悬崖,“我第一次下悬崖捡拾垃圾还不到20岁,当时吓得腿肚子直发抖!”
【守】
用自己双手,让游客来了玩的舒心
袁家界管委会主任龚建勇介绍,这些环卫工人大都是景区的原住民。“他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对这一片土地有着深沉的感情,很多人一辈子都把精力放在了搞好卫生这一件事上。”
陈芹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身材有些瘦弱的她,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来到岗位上,把手电筒绑在头顶上清扫垃圾。因此,她所负责的路段常年看不到一片纸屑、一点白色垃圾,年年被评为先进。
“其实最初我是把手电筒含在嘴里,照亮着清扫道路的,只是坚持不了多久才改装到头顶上。”回忆起当初的“傻举动”,陈芹华憨笑着说,“当时也没多想,只是因为家住得远,所以每天到岗早一些,希望在黎明到来之前尽快把游道上的卫生搞好,免得脏了客人的裤脚。”
陈芹华说:“大家都喜欢我们张家界,作为主人家,我们没有其他本事,就用自己的双手把卫生搞干净些,让客人来了后玩的舒适和开心!”
打开管委会的工作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保洁队帮助客人捡拾手机、钱包和照相机的事迹:去年8月,一名学生参观情人坡景点时不慎将手机掉落,在队员帮助下找回;在锁山,一名游客不慎将照相机镜头掉落,闻讯而来的保洁队员不顾危险,下到悬崖找回镜头;一名军官不慎丢失钱包,内有军官证和部分现金,又是队员帮助找回……在一笔笔记录里,记者看到了代春国、张启顺、覃正波、熊朝升、覃治海、熊廷普等一长串保洁队队员的名字。
【援】
只要景区有需要,随时可化身垃圾清理工
“峭壁上的垃圾除了游客不小心丢的之外,也和动物有关。”龚建勇说,“当地的野生猕猴有时候会去翻垃圾桶,这样也会使得一些垃圾散落在悬崖上。”
这些年,随着保洁队的装备不断升级,普通的扫把已经变成了定制的鼓风式扫路机,安全绳也由原来的50斤重的麻绳变成了轻便的合金尼龙绳,而且还不时会有“蓝天”、“雷神”等专业救援队的志愿者过来“助阵”。
“我们从2010年开始就进入景区帮忙捡拾悬崖垃圾。”张家界市蓝天救援队常务副队长王勇介绍,和平常的清洁工作相比,在峭壁上清理垃圾操作难度更大,由于是高空作业,风险也更高。“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每位成员的安全,我们队员在出发前都带了专业的设备,配有装备环,还运用到了SRT(单绳技术)。”
2020年10月,张家界市蓝天救援队组织了16名队员前往黄石寨景区帮忙清理悬崖垃圾。王勇告诉记者,那次他们清理了5个小时,“共捡拾了四个蛇皮袋的垃圾,主要以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等生活垃圾为主。”
王勇说,美丽的张家界也是我们的家乡,为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要景区有需要,我们随时可以化身垃圾清理工。”
(一审:丁鹏志 二审:彭治国 三审: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