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视频剪辑 刘文
电影《亲爱的》原型中,彭高峰、孙海洋、吴玉萍3位寻亲家长,都已经如愿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如今,唯独杜小华还在寻找儿子“小米奇”。近日,警方在常德安乡发现高度疑似“小米奇”的男孩,消息迅速引发关注。9月11日,杜小华赶赴常德安乡配合DNA检测。
9月13日下午,三湘都市报记者致电杜小华了解到,经DNA检测,小男孩并不是“小米奇”。很遗憾,此次寻亲未获成功。
(相关资料图)
再一次充满期待,又一次失望而归,杜小华表示,“意料之中的事,不会放弃继续寻找!”
遗憾:DNA比对不匹配,杜小华将继续寻子
下午5时许,记者联系上杜小华时,他正驾车前往河南的途中。
“安乡这个宝贝,经DNA鉴定和我不匹配,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杜小华说,鉴定结果是13日中午出来的,“失败了就继续寻找,经历得多了,也慢慢习惯了接受。”消息一出,很多网友纷纷鼓励杜小华继续加油,孩子一定可以找到。
杜小华称,下半年将会把寻子的重心放到北方,目前他手上有很多线索,需要整理出来提供给当地警方。这次常德寻子失败后,他径直前往河南,正是因为获取了有关失踪孩子的新线索,“找到任何一个失踪的孩子,都能圆一家团聚梦。”
交谈中记者得知,杜小华看到安乡男孩照片时,感觉和“小米奇”长得很像,就差DNA的验证结果了。9月11日,他从江西老家驾车700余公里,赶到常德安乡。9月13日上午,等待结果期间,杜小华在直播视频中表示,他对常德安乡这条线索并未抱太大希望,“11日晚采血的时候,看了一下那个男孩。长相和身材与儿子比较像,但是神态不像,嘴唇也偏厚一点,最终结果还是要以DNA鉴定为准。”
(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这条线索是内蒙古包头警方今年6月获得的。此后几个月,警方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了人脸识别相像的男孩。
“那么多网友鼓励我说,下一个就是,下一个就是。”杜小华一直如此期盼,他说,有政府、公安机关、全国媒体以及广大网友的支持与关注,“相信一定会找到小米奇。”
失踪:11年前,6岁儿子独自回家路上失踪
今年中秋节前夕,杜小华特地给“小米奇”写了一封家书:“一转眼,又是一年中秋团圆时刻。小米奇你离开爸爸妈妈身边已有11年多了,我不敢想像,这11年来你是怎么度过的……祝我的小米奇中秋节快乐。”杜小华在家书中回顾了“小米奇”被拐当年的场景,也寄托了对孩子的心疼与思念,表达了对孩子的愧疚之情。祈愿明年中秋,一家人能够团圆过节。
杜小华是江西上饶玉山县怀玉乡白泥汤村人,2005年4月16日,儿子杜后琪在江西老家出生,乳名“小米奇”。杜小华儿时家境困难,所以希望孩子能像米老鼠一样,蹦蹦跳跳,健康活泼,吃穿不愁。
2011年3月6日,杜小华和“小米奇”约定晚饭后去澡堂洗澡逛街,“小米奇”来找爸爸兑现承诺,杜小华却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活动,告知儿子 “下次带你去 ”。没想到的是,6岁的“小米奇”竟在回家的路上失踪了。
此后,杜小华和家人常年奔波于寻子路上。一晃11年过去,如今,小米奇已经17岁了。
在寻人启事上,杜小华写着:失踪时,小米奇118厘米,体型偏瘦,头发偏黄,鼻梁上有不大清楚的伤疤,右眼角有今年(2011年)的新伤疤。
坚持:寻子11年,收集数百孩子的DNA检测血样
寻子11年,随着天南海北的线索越来越多,杜小华往外跑得越来越频繁,家境也因此越来越艰难。有着寻子的执念,他坚持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平均每天接到60多条线索。”有时热心人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杜小华就要开车两三天赶赴一个偏远村落。从东北白山黑水到沿海广东、福建,从新疆克拉玛依、库尔勒到山东、江苏……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失望而归。
2011年4月,杜小华与同样在寻子的孙海洋夫妇取得联系。从那时起,他跟着经验丰富的孙海洋学习找孩子和打拐的技巧,一起行动,从摆地摊开始。
杜小华找孩子的时候,收集了上千个失散孩子的家长名单,也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寻子家长,这个群体开始自发走到一起。“2012年开始,几十个父母共同前往多个重点区域征集线索、寻找孩子。当时大家为了找孩子,印了无数寻人启事,我们到全国各地的大公园、广场摆,最大规模的一次,摆放了3170张寻人启事”。
电影《亲爱的》当中,一帮不明情况的村民追着找孩子的父母打,就改编自杜小华的一次真实经历,那也是他寻子路上最为惊险的一次。
2014年,杜小华与孙海洋收到线索,在山东某个村庄疑似有被拐孩子的信息,为了救出孩子,杜小华被砍伤了后背。所幸,接到报警的公安及时赶到,制止了激动的村民。
“我不后悔,能够让孩子与家人团聚,我也感到很高兴。”寻亲11年,杜小华帮助了很多家庭,他通过搜集来的线索,已将几百位孩子的血样交给警察做DNA检测比对,希望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对于这一次常德安乡的寻亲失败,杜小华表示早已习以为常,“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继续寻找。”
(一审:黄娟 二审:彭治国 三审: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