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题:“天宫课堂”开启科学探索之门——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太空授课看点扫描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黄一宸、丁怡全
【资料图】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同学们好!很高兴在问天实验舱与大家继续探索科学奥秘!”12日下午4时许,随着航天员陈冬的声音通过信号传至千家万户,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3名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如约与大家见面,正式开启“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科学之旅。
这是“天宫课堂”首次在问天实验舱中授课,由蔡旭哲老师“掌镜”,陈冬和刘洋两位老师首先带大家仔细参观了这间今年7月才刚刚入轨对接的“新教室”。
10月12日,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地面主课堂,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与天和核心舱不同,问天实验舱里的睡眠方向是纵向的。在地面我们没办法竖着睡觉,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任意方向睡眠的感觉都是一样的。”睡眠区、厨房、卫生间……刘洋边飞边展示介绍,“问天实验舱具备独立支撑乘组在轨生活的能力和完整的控制系统,如果核心舱遇到紧急情况,问天实验舱可以作为整个空间站的核心接管控制空间站。”
作为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里部署着功能各异的科学实验柜。能够提供密闭洁净操作环境的科学手套箱、满足-80℃储藏条件的低温存储柜和被称为“动植物太空旅馆”的生命生态实验柜等科学实验柜相继在航天员老师的镜头中亮相,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10月12日,学生在河南省科技馆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 摄
水是最常见的流体,也是太空授课的“老朋友”。这次,航天员老师再次用水开启了天地对比实验。陈冬将三根不同粗细的塑料管插入装满水的培养皿,几根塑料管中的液面先后迅速上升到管顶。陈冬说,这是因为太空没有重力束缚,表面张力作用会驱动液面迅速持续地上升。
“这个简单的实验涉及复杂的原理。科学家就是通过研究这些看似简单的现象,利用背后的原理去解决问题。比如航空器的燃料贮箱、空间热管都利用了毛细作用。”刘洋进一步解释道。
毛细效应实验让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高一学生陈艺岭非常惊奇,“太空中的实验现象和地面上看到的大不一样,在地面上,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停止了,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这给了我很大启发,也让我对追求精准的科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授课中,航天员老师还演示和讲解了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物理实验,并留下思考题,天地现象的不同引发同学们惊叹和思考。
时针拨回今年9月9日,来自北京、湖北、云南等全国13个省市30余所学校的学生参与到拟南芥“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实验中,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一起种植拟南芥种子,并从这天开启了天地同步进行观察记录。他们把这些拟南芥亲切地称作“小南”。
10月12日,同学们把精心栽种了一个多月的“小南”带到了地面课堂,云南省大理州实验小学六年级的白族学生梅子言作为代表,向航天员老师汇报了“小南”的生长情况。
“9月9日,我们播下了对照组野生型和实验组早开花型两类种子……10月3日,实验组的拟南芥开花了……这几天,对照组的‘小南’还没抽薹。”梅子言说,经过基因编辑的早开花种子的开花期真的提前了很多。
“非常棒!给你点赞,小小科学家。”陈冬竖起大拇指。紧接着,他佩戴上混合现实眼镜,让同学们跟随他以第一视角观察空间站中已经移入手套箱里的“小南”,并剪下了“小南”的植株,放入冻存管。这些采集下来的植株将存放在低温存储柜中,由航天员带回地面进行科学研究。
约50分钟的精彩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让在各地聆听的同学们受益良多。“航天员老师带领我们了解了问天实验舱,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到太空中探索一番。”云南省大理州下关一中初二学生张焙惜是个“航天迷”,她说自己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航天事业作贡献。
从约400名参加现场活动的中小学生代表,到通过电视和网络收看授课的广大青少年,都从太空课中的一项项实验、一幅幅画面中,感受到了深邃宇宙的别样魅力。
身临其境的科普体验,让太空梦不再遥远。从“天宫课堂”第一课中国空间站首次亮相,到二次授课引入空间科学实验内容,再到这次航天员与青少年一起观察空间科学实验,不到1年时间里,中国空间站已经三次开讲,迎来两届太空老师。随着空间站建设的逐渐成熟,太空授课不断拉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与太空和科学的距离,托举起天马行空的科学畅想。
“从展示有趣的实验现象到带着孩子们参与科研过程,‘天宫课堂’逐渐更立体、更深入。未来,科学探索之门将越开越大,让投身太空事业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太空授课科普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说。
今年6月入驻空间站以来,刘洋每天折一颗纸星星,放进来自地球的“漂流瓶”。如今,“漂流瓶”中已装满小星星。授课迎来尾声,她寄语同学们:“希望你们心怀山海,眼有星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共同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话音未落,她张开手,掌心中五颜六色的纸星星飞向空中。
五彩缤纷的太空梦想,也飞入孩子们的心中。
跟着太空朋友一起摇一摇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小学生心里种下太空梦
10月12日下午,长沙市望城区乔口田心小学的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与“天宫课堂”同步做趣味实验。图/受访者提供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
在新教室上课感觉良好不?什么是毛细现象?水球在太空如何变“懒”?在太空用超长吸管喝果汁费劲儿吗?“天宫课堂”第三课干货满满,长沙学子同步开展地球实验,一颗“太空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播下。
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天宫课堂”同步,长沙多所小学的同学们也进行了相应的趣味实验,收获多多。
本次“天宫课堂”启用了“新教室”,那就是今年7月24日发射升空、7月25日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的问天实验舱。
在“天宫课堂”上,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带领学生参观了问天实验舱,展示了他(她)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景。随后,航天员陆续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的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会调头的扳手、太空趣味饮水等,展示了种植在太空的拟南芥和水稻,并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回答了大家的问题。
与“天宫课堂”同步,在长沙市望城区乔口田心小学,科学老师张玉莹也为孩子们准备了实验器材,在田心实验室里与“天宫课堂”对话,尝试开展相关实验。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了地球毛细效应实验,有学生说:“我们这里的细管子里水才爬高了一点点,毛细现象在太空中也太神奇了吧。”张玉莹还让学生用纸巾代替细管子,尝试更明显的毛细现象。
在地球上,学生做不出飘浮的水球,于是他们用两个杯子做对比实验,其中一杯放入固体。很多学生开心“摇一摇”,来观察哪个杯子的振动更明显。
看到航天员用两米长的吸管喝水还那么轻松,学生鼓起腮使劲地吸起来,有的学生还不由自主地踮起脚,感叹“太费力了”。
在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第一小学,部分班级也开展了天宫课堂网络直播学习。老师提前准备了色素、纸巾、扳手等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太空和地球上的实验差异。
“天宫课堂”后,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第一小学1710班的刘芷含开心地说:“通过这次‘天宫课堂’,我们探索了宇宙的奥秘,体验了科学的趣味,也看到了中国航天的成就。”同样来自1710班的夏思雨激动地说:“我有个太空梦,我要好好学习,像刘洋阿姨一样登上太空,成为优秀的宇航员。”(记者李楠 通讯员 张玉莹 陈瑶)
声音
希望你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寄语同学们
我们在金秋十月一起度过了一段精彩时光。不久后我们的梦天实验舱就要发射入轨,到时我们将见证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我们非常期待同学们在未来可以把我们的太空家园建设得更好。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同学们,强盛的祖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希望大家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敢追梦,把自己的努力汇聚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希望你们心怀山海,眼有星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共同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刘洋
(潇湘晨报)
责编:邓玉娇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