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每日速递:10月LPR按兵不动 后续调降空间仍存
发布日期: 2022-10-21 09:30:56 来源: 北京商报

新一期LPR来了。

10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10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而两大品种LPR报价均与上月持平。


(资料图)

LPR连续2个月不变

包括10月在内,两大品种LPR已经连续2个月按兵不动。LPR报价的上一次调整发生在2022年8月,1年期LPR与5年期以上LPR出现非对称下调,分别调降5基点和15基点。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以来,1年期LPR调降两次,共1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则调降了三次,共下调35个基点。其中,在2022年8月,LPR实现非对称下调,1年期LPR调降5基点,5年期以上LPR调降15基点。

对于10月LPR披露情况,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表示符合市场预期。此前,10月17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为2.75%、2%,与此前保持一致,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MLF等量平价,而LPR报价与MLF利率挂钩,在MLF利率未做调整的背景下,10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

除了前述原因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9月金融数据反映国内纾困助企、稳增长政策效果明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明显改善,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经济提供有力支持;数据显示,居民中长期贷款边际改善,反映楼市销售呈现筑底回暖迹象;以及近年来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企业贷款利率不断创出有统计以来新低,部分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有所增大。综合上述情况,本月LPR利率保持稳定,符合市场预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实施,9月金融数据明显改善,信贷有效需求回升,信贷结构优化。后续政策效果还将继续显效,短期内仍将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再度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

“9月美国CPI和核心CPI涨幅均超出市场预期,通胀的全面性和黏性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升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75bp的概率,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上行至4%上方,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进一步走阔,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温彬补充道。

LPR仍有调降空间

在9月底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三季度例会上,央行提到LPR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

周茂华指出,LPR利率稳定,无碍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主要是实体经济融资“面、量和价”方面着力,稳步拓宽融资覆盖面,让更多受困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等获得融资;挖掘LPR改革潜力,合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尤其是小微企业、制造业和基建等重点领域;合理引导中长期贷款,加大制造业、基建等项目支持,促进投资、带动就业,促进内循环,扩大有效需求,助力稳定经济大盘。

在LPR与市场的关联中,更受用户关注的是与每月房贷月供挂钩的5年期以上LPR。就在近一个月,楼市利好政策频频出台,包括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城市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政策效果也仍在观察中。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22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两次对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进行调整,5年期以上LPR下降三次共35个基点,有助于降低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提振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但在部分地区,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仍然较为疲软,房地产市场未出现“金九银十”现象。因此,市场对5年期以上LPR下降仍有预期。

董希淼认为,在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的情况下,LPR仍有下降空间,预计年内LPR将下降10个基点左右,以进一步激发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前期住房信贷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刚性住房需求。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包括但不限于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等措施,对二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也应进行适当调整。

谈及下一阶段LPR走势,温彬分析道,二季度以来,在供需有所失衡、存贷两端双重挤压下,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进一步加大。在8月LPR已实现非对称下调且效果正在显现背景下,短期内LPR报价再次下调的动力不强。

周茂华指出,后续LPR利率仍有空间。从国内物价温和可控、政策空间足、银行盈利整体表现良好、资产质量稳健等方面看,LPR利率仍有调降空间。但未来调整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复苏、实体经济融资和银行息差压力整体情况而定。

周茂华建议,商业银行需要持续完善内部治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内部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和风控能力,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责编:姚昕玥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