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12月6日,北京实行核酸检测查验新措施。措施对各人群需要核酸与否、出入各场所的扫码规定、核酸检测点布局等进行了明确安排部署。措施一出,受到广泛关注。
前几天,北京宣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拒绝无48小时内核酸报告”等一系列优化措施,然而很快便出现了新的矛盾,不少市民反映,虽说48小时核酸报告已非硬性要求,但出入一些生活服务场所依然需要查看核酸报告,而核酸检测点却大幅减少,导致人们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气温中不得不排队几个小时做核酸。
(资料图片)
各地进入防疫政策调整优化之后,不乏各环节衔接不够,甚至脱节的现象。政策颁布与执行之间的“时间差”,以及对民众各方面需求的预估不足,导致现实情况与调整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从而影响了民众的满意度。
防疫政策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变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协调、同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是“走小步不停步”的内涵,也是有效平衡防疫与民众需求、经济社会秩序的手段。从北京核酸查验新的具体措施来看,不仅保持了对重点人群的防疫管理和健康保护,也对民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如核酸检测点急剧减少带来的不便作出了布局优化,充分体现了政策的修正能力。
疫情防控新形势下,首善之地的新措施无疑带有“风向标”性质。这一“风向标”指向的是在政策调整的过渡期要向社会释放明确的预期,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面对问题不回避,执行政策不走样。北京防疫政策调整优化过程中的主动完善,也给其他地方打了个样:良好的政策具有“桥”与“船”的作用,必须以民众的满意度作为政策效果的衡量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地到达“目的地”。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