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信心重千金!关于明年财政政策,划重点!
发布日期: 2022-12-17 20:25:05 来源: 国是直通车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明年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中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了最新考量: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加力提效?

如何加力提效?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17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年中国经济年会上作出解答。

“加力”主要体现在:

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度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

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

三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

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投入;

三是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

四是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能;

五是持续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注重加强与就业、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还要筑牢风险防控制度的机制,抓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财经纪律约束和财会监督,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信心重千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要充分估计明年的经济困难和经济风险。预期转弱,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稳增长至关重要。

刘尚希说,稳增长应当成为当前以及明年主要的任务。从短期应急而言,如果经济稳不住,各方面的风险都会衍生出来。从长期来看,发展是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方面的挑战作为最主要的挑战。

保证地方财力

财政扩张,就要保证各地财力。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明年,地方财力仍需中央大力支持,要确保地方有足够的财力精准施策,保障民生、促进各地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财政扩张,要不断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李旭红表示,可以充分发挥专项债等财政工具的撬动作用,引导市场投资信心及投资需求,并加强项目的管理及评价机制。

专项债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借助专项债拉动投资,可以发挥优化经济结构等关键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财政支出要强

面对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近年来贡献颇多。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积极财政政策有以下最新内涵:加力提效意味着财政支出力度将更大,赤字规模和专项债总和仍会保持一定规模,从而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带动社会总需求回升。

2022年,中国财政支出强度的主要数据包括:赤字率2.8%左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地方财政支出增长8.9%。

面对压力,“加力”“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是当前和明年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必要继续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财政扩张,还要防范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近年来,中国反复强调“财政可持续性”。罗志恒说,这事关财政空间以及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财政工具箱,还事关当代人对子孙后代的责任。防范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减税降费、疫情反复冲击以及房地产持续下行,地方债务到期和付息压力叠加,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形势矛盾,“三保”问题突出,影响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进度。罗志恒认为,中央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可以逐步解决地方政府的压力。

责编:张嘉诗

来源: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