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佳伟
【资料图】
通讯员 刘飞 李恒达
除夕,邵阳县岩口铺镇吊井楼村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省交通运输厅驻吊井楼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周芳界带领队员,带着年货,到脱贫户家拜年。
周芳界首先来到脱贫监测户马文君家。马文君正在茶山鸡养殖场喂食,妻子在厨房炸鱼,儿、媳正在贴春联。不一会儿,马文君将一箩筐鸡蛋运回家。
“马叔,我们工作队给你们家拜年啦,恭祝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哎呀,你们每次来都这么客气,给我安排工作,我已经非常感激。祝你们新年快乐、工作顺心!”
马文君今年64岁,以前因病致贫。2021年5月,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将他纳入脱贫监测户,安排他到茶山鸡养殖场负责管理,每月收入2000多元。
吊井楼村与隆回县交界,是一个偏远的边界村,被当地村民戏称为“三无出品”: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没有一家农业企业、没有一个致富带头人。
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后,通过走访调研,确定“一特两主”产业发展方向,即油茶低改特色产业,牛鸡养殖、水稻种植主导产业。采取“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管理,村民以“土地入股+务工”形式增收。2021年,吊井楼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2022年增收27万元。1年半时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0.7万元增至1.2万元。
周芳界又接连走访了几户脱贫户家。见到周芳界进门,脱贫户罗花艳在院子里急忙打招呼:“大侄子,给你们拜年啦!快进屋坐,喝杯热茶。”她一把握着周芳界的手说:“谢谢你们帮我安排保洁员的工作。现在我住进了新楼房,出门就是大马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驻村以来,工作队先后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对通村、通组、通户道路全部硬化,实现“外联、内通、微循环”,还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工作队挖掘吊井楼村车万育蒙学文化,争取资金400多万元,修缮车万育故居。
谈起新年新“兔”景,周芳界说:“我们将充分发挥吊井楼村车万育故居的蒙学引领作用,传承和发扬蒙学文化,把吊井楼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小学生研学游学基地。”
责编:邓玉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