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湘言
立春已过,湖南将陆续进入春耕备耕时节。在环洞庭湖粮食主产区,当地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创建代育秧、代收割等“十代”服务模式,提供从“一粒种”到“一颗米”的全流程托管服务,农民下单预约“田保姆”,就能当起“甩手掌柜”,深受广大种粮农户欢迎,值得积极探索推广。
当前,小农户经营占据我省农业发展主导地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依然存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为我们推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路径。比如“十代”服务模式,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交给专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来办,既满足农民需求,又实现农业节本提质增效,激活了现代农业的“一池春水”。
服务好“小农户”,才能衔接大市场。这些年,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广袤的湖南田野大显身手。他们把小农户组织起来,把先进生产技术等现代农业要素导入生产过程,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目前,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已覆盖全省三分之一的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提升至53.91%。实践证明,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
服务好“小农户”,尤需培育大产业。有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在夯实种养基础的同时,可因地制宜拓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小农户从服务需求方成长为产业合伙人。唯有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才能让富农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底气越来越足。
责编:欧阳伶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