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茜茜
湖南科技大学给学生“悄悄打钱”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资料图)
原来,学校根据收款机的流水,统计学生在食堂的就餐消费数据,给在食堂消费次数多、每餐平均消费额度最低的2000余名学生发放总额为100万元的餐补。无需本人申请,也不公布受助者名单。此举引来不少网友点赞,“这是一所有爱的学校”。
100万元分4次打到2000余名学生的饭卡内,每人每次约可以获得100元补助。高校“悄悄帮一把”的方式关心困难学生,加深了“教育的温度”。
2007年,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德鲁·福斯特在就职典礼上曾说:“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现在负责。”的确,高校不是一个职业培训机构,而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皿;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不仅要在工作岗位上创造物质财富,还要融入社会实现精神价值。“助学不留名”,这样的帮助可能不那么轰轰烈烈,却折射出高校对个体的人文关怀,放大了学生对学校的好感。
温度胜过角度,情感胜过美感。从湖南科大的“隐形资助”中,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包含的价值取向。一直以来,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上大学,不少高校都有相应的资助体系。但从过往的实践来看,助学金多由学生自行申报。这种校方和学生信息不对称的发放形式,给“诉苦”“哭穷”者留下了一定的投机空间,还可能导致部分贫困生因羞于启齿而放弃补助。
关怀有多种,有的显而易见,有的润物无声。湖南科大周全而又无声的关怀,让人们看到了高校对学生人格平等的认同和尊重。贫困生不再有家庭环境被“悉数抖出”的后顾之忧,也有助于激发他们向上向好的奋斗动力。
柏拉图曾说过,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放大“悄悄打钱”的温暖,让善良之花结出更多回报之果,其价值与影响或能抚平不少心灵的褶皱。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