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足球超级联赛,大多数球迷能够想起的估计是“英超”“葡超”或者“中超”,然而在上周日,武汉的一所小学办起了一个有28支队伍参与的“万超”联赛,十轮赛事每周进行,将一直持续到学期末。
万松园路小学发展校园足球的历史悠久,曾培养出涂胜桥、蒿俊闵和姚翰林等运动员。在2022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中,“万小”参加了武汉赛区6个组别的比赛,在4个组别拿到冠、亚军。新华社记者在参加新学期“万超”联赛开幕式、观摩多场比赛后发现一些独特细节,或许从中可管窥该校在校园足球上的诸多成功经验。
(资料图片)
61页的秩序册
联赛开幕仪式后,比赛开始。从仪式场地到足球赛场的迅速转换,从赛前教练带领学生热身到学生裁判员熟练执裁,从场边预备着的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到中场学生表演的古筝弹奏,职业范儿十足的“万超”联赛有条不紊、秩序井然的组织执行让人印象深刻。
当翻起包含14大项共61页的“万超”联赛秩序册时,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其中的规程、赛程等条文,对活动分工、比赛流程、奖项评选细则有着极为详细的规定,专业程度几乎能媲美职业赛事。
“万超”联赛还有一些特别的设置。比如,学生文化成绩必须为优才能参赛,中场休息要穿插才艺展示,根据年龄和阵型进行场上、场下评分,以及细致到要求教练员了解世界足坛先进技战术的行为规范。
校长熊丽萍介绍,“万超”今年从校园足球赛事升级到了江汉区的群众体育复合型赛事,有6支幼小衔接组的队伍和4支成年球队被邀请加入联赛。
在4支成年球队中,有3支是医院、银行职工以及附近居民组成的队,还有一支是学校的教练队。在赛制上,“万小”五六年级的队伍被编入了成年组,将与四支成年队进行切磋。此外,这种“以小打大”的安排,也隐含了教练团队对青少年足球更深层的思考。
教练邓世俊说,如此赛制其实是为了给小球员提供高强度比赛环境。“足球不仅仅是技战术问题,还涉及心理和社交层面。刚才比赛有个孩子,他在遇到强大对抗下,心理就失衡了。我想这也是很多孩子需要提升的地方。”
扎根小学的职业级教练
51岁的邓世俊在武汉有“草根足球之父”之称,是全国唯一取得亚足联讲师、亚足联职业级足球教练员资格的小学教师,也是筹备组织“万超”联赛的教练团队负责人。
根据中国足协的数据,目前国内仅一百余人持有职业级教练证。尽管具备执教顶级职业俱乐部的资格,邓世俊毅然选择扎根校园足球,躬身育人已将近三十载。
亚足联讲师、亚足联职业级足球教练员邓世俊(右三)。图片由学校提供
“每周末打完比赛,所有比赛资料全部会被教练拷贝回去进行分析,周一进行教练员集体分析会,指导这一周的训练内容。”
“其实就在于认真不认真,”邓教练如此总结“万小”搞足球的独到之处。“我一直说要静待花开,只有付出很多,才能调出精品。把基层做扎实,10年、20年,像愚公移山一样,慢慢来。”
“万小”教练团队目前有10位专职教练员。这些教练大部分有职业运动员经历,且全部持有亚足联C级及以上的教练资格证。邓教练介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学校引入专职教练员,即解决了退役球员的工作待遇问题,又能很好提升校园足球的专业水准。
一天转换三次的场地
每周日从早到晚,28支队,分幼儿组、高低年级组、成年组,在“万超”联赛期间,学校把一块八人制场地用到了极致。在一场高年级与成人队的比赛后,教练们迅速用围栏把整个场地切分成三块,参加五人制比赛的六支队随即开始上场热身。根据一位教练介绍,场地还会被划为六块进行后续幼儿三人制的比赛。
而场地上的围栏其实是公路上常见的“水马”。经过多年探索,教练们发现这种捆绑起来的“水马”比普通的移动式足球围网更好用——方便搬运,不会撞翻或被风吹倒,还能将球反弹以保持比赛节奏的连续。
依靠分组轮转的上课形式以及高效的场地利用,“万小”在一块八人制场地上满足了每周全校一千多学生上一次足球课,十余支队伍进行“四练一赛”的使用需求。
“我们这个场地将会在今年七八月份进行维修,还要把场地扩宽。”邓世俊说,场地升级以后希望能把“万超”联赛继续做大做强。
围墙内外的家长
在“万超”联赛揭幕战开始前,球场临街一侧围墙外早已站满了观看比赛的家长们,百余米的步道上人头攒动。
围墙内的场地边,其实人群中也有不少家长。张智辉是五年级学生张慕朗的父亲,他和几位队友的家长在联赛现场做志愿者。这些家长志愿者分为不同的角色,有的担任摄影师给孩子们拍照、录视频,有的充当助教帮教练带队比赛,还有的在场边做一些摆器材、递水的保障工作。
教学主任王玲洁说:“家长现在已经和学校形成了默契,他们知道怎么去帮教练、老师补位。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家长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
邓世俊说,在区政府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生们在“万小”训练、比赛都不用付费,还能领取免费的足球装备,因此家长们的负担减轻不少。
据教练们介绍,随着“万超”联赛的举办,曾经周末带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踢球的家长们,如今大都让孩子回到了学校踢比赛。
责编:欧阳伶亚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