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环球今头条!排队等位、火爆购房,你看到的热闹场景可能是“充场”人群
发布日期: 2023-04-07 19:33:23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7日报道,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怀疑:路过某“网红”餐厅,无论什么时候都大排长龙,心中不免会想,这些都是真的吗?会不会是“托儿”?


(资料图片)

其实,在业内,店家为了制造一种人气旺盛的假象,而专门花钱雇人的这种情况叫“充场”。这种情况都是有人组织的,甚至还有专门的兼职群组不定期招聘大量临时“充场”人员。

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充场”关键词截图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充场”“排队营销”等关键词,都能找到不少招聘“充场”人员的信息。根据简介,记者添加了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的微信,在跟对方表明想做兼职的意愿后,被拉入了一个兼职工作微信群中。群内有近400人,群主会实时发布各种兼职信息,包括活动志愿者、企业临时工,也有“充场”人员。

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充场”关键词截图

在群里,记者报名参加了一个南京市某餐饮店的“充场”活动,随后便被拉入新的微信群,在群内,组织者告知此次活动的报酬是每人10元钱。当天下午三点二十,记者按照通知如约来到南京市秦淮区万象天地商场。

记者:你也是来兼职的?

兼职人员:对,在附近找点活。

十几分钟后,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充场”组织者,拿出手机让大家扫码进群。这位组织者称,最终报酬结算以实际到群统计为准。

记者:待会干点什么?

“充场”组织者:就取个号,用餐号。不用排队,一会儿直接取。我让你上去再上去。

又过了二十多分钟,这名男子回来开始派发任务,要求兼职者从不同路径前往三楼的一家烤肉店领取五点半的号。

“充场”组织者:去取一个两个人的号就行了。问你几点钟吃,你就说五点半到六点。

记者:我取完就能走了吗?

“充场”组织者:取完你从直达电梯下来就行了。

记者来到烤肉店看到,尽管此时才下午四点出头,但店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人。

记者:取个号,两个人。

店员:两位,现在有位置。

记者:六点,大概六点过来。

店员:六点的时间不敢跟你保证。

记者:现在可以吃,是吗?

店员:对,现在可以直接吃,有位置。待会排队就不一定要等到几点了。

店员给的号票显示,前方有35桌排队,之后记者将这张号票交给了那名组织者。

“充场”组织者:可以了。

记者:生意也不差。

“充场”组织者:哪有人啊?门口还有人啊?

记者:好多人在排队。相当于做这个事情,就是帮他们暖暖场子吧。

“充场”组织者:对。

当然“充场”也不限于排队取号这么简单。记者在兼职群看到一个在地铁站集合去“充场”的招人信息,要求“男女不限,45岁以下”,还标明“有茶歇点心,表现好的有伴手礼”,报酬30元。记者再次报名。等记者赶到该地铁站出站口时,发现已经有几十人在此集合。组织者现场按照30人一组拍摄合照,有经验的兼职人员表示,这是作为最后发放报酬的凭证。等扫码进群后,记者才得知这次“充场”的实际地点是在南京市的一个售楼处。

记者:我们第一次来,还有什么要求?

“充场”组织者:就是当看房一样就行了。

记者:不要做其他事情?

“充场”组织者:对,不要老是问什么时候结束、在哪边签到或者下一步怎么样。不要问,就顺其自然,跟着大部队走就行了。

记者跟着“充场”队伍步行来到售楼处门口签到排队,拿到号券后进入售楼处内部。此时兼职者大多聚在纪念品领取处。领完纪念品,大家又涌向售楼处的茶歇区。

在经过一系列互动环节后,沙盘边有销售人员开始介绍楼盘情况。有管理人员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都去听听销售讲解,沙盘附近便迅速围起了人。不过,除了“充场”人员外,记者发现现场也有对楼盘真正感兴趣的购房者。

记者:你准备买?

业主:我已经买完了。

记者:你就买的这个啊?

业主:我买的一期。

临近中午,管理员在群内告知“陆陆续续可以走了”。不一会儿,茶歇区便迅速冷清下来。就在该场活动举办三天后,记者在该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与本次活动有关的推送文章,其中提到,“当天人气沸腾,精彩活动轮番上演……一步步将现场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除了江苏南京,记者了解发现,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也都有不少类似的活动招聘兼职,其中大部分都是给一些“网红”餐饮店“充场”。相比于南京,北京的报酬更高,餐饮店的“充场”活动,在餐厅外坐着等位,中午和晚上各2个小时,可以拿到50至100元不等的报酬。

“网红”餐饮店“充场”活动招聘聊天记录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一些经营主体想短时间内聚拢人气、吸引流量,通过选择类似“充场”的营销手段,并不可取。消费者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可以向对应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陈音江说:“本质就是一种通过虚假的方式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消法里面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准确全面的,不能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我们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商品的性能功能,比如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去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

陈音江指出,人气流量能不能变现、热闹能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口碑,关键还在于自家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上。

“无论是什么样的商家,要真正地做好自己的产品,要真正地做好自己的服务。要把精力和成本花在提升产品的质量上,花在提升服务的品质上,让消费者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这种新奇的营销或者这种欺骗的手段上。”陈音江说。

责编:唐煜斯

来源:央广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