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早晨,茶陵县界首镇中心小学教师陈艳辉与父亲陈二文骑着摩托车,奔忙在送教的路上。
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沙兆华
【资料图】
拿着写有授课内容的小黑板,背上装满了文具、教材的书包,再拎上几袋水果,带着满满当当的“装备”。5月13日早晨,茶陵县界首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陈艳辉与同校执教的父亲陈二文骑着摩托车,开始了整整一天的送教。
送教,是关爱因重度残疾无法上学孩子的一项特殊教育政策,2014年,我省开始实行。从那时起,参与送教的老师每月两次志愿上门。他们如同爱的使者,将课堂搬进特殊孩童家中。
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前夕,记者跟随送教老师的脚步,用镜头记录下爱的动人瞬间。
2016年,陈艳辉主动加入送教队伍,成为界首镇6名残疾儿童的上门老师。2年后,受女儿影响,父亲陈二文也加入进来。“父女搭档”送教至今,被当地人称为“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初夏阳光和煦,照在乡间小路上,也照在这对温暖如光的父女身上。
当天送教第一站是界首镇花甲村的小宇家,11岁的小宇患先天性脑积水,智力受损。陈艳辉无比疼爱小宇,每次送教,都给他带来零食水果和益智玩具。送教5年,乖巧勤学的小宇认识了许多字,还懂得了很多知识。
小黑板上的6个词语就是为小宇准备的,当念到“军人”一词时,他亲昵地对陈艳辉第一次说起自己的梦想:“我长大想当军人。”听到此话,陈艳辉眼角湿润,微笑地为他竖起大拇指。
告别小宇,已临近中午,陈艳辉与父亲又匆忙赶到大新村小美家。小美父亲语言残疾,母亲精神残疾无法自理,91岁高龄的奶奶患老年痴呆,小美也先天智障,陈艳辉对这一家倾注了更多的关注。
“今天我们学习炒菜。”如今已12岁的小美,要担负起照顾母亲和奶奶责任了。陈艳辉教她生活自理,小美基本学会了扫地、洗衣、做饭。
智障孩子小静喜欢运动,陈艳辉就带着她跳绳、踢毽子;脑瘫孩子小婷需要不断康复,陈艳辉就督促她做手部伸缩动作。奔波一天,陈艳辉始终保持着热情、专心,以她特有的阳光、开朗感染着每个孩子。孩子们对她也无比亲近,小婷就称她是“比妈妈还好的老师”。
送教路上坚守8年,陈艳辉与父亲先后帮助了21名残疾孩子。他们穿行在乡间,累计骑行了8万多公里。
如今,茶陵县20所学校的82位老师参与到了送教行列,他们与陈艳辉一道,为134名残疾孩子扬起爱的风帆。
特殊教育被称为“慢”教育。在岁月流转中,老师们静待花开,看着孩子们长大,看着他们慢慢变得懂事、自信、阳光。虽然成长路上布满坎坷,但老师们相信,世间温暖一定会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
5月13日上午,茶陵县界首镇花甲村,陈艳辉与父亲陈二文离开小宇家时,懂事的小宇依依不舍。
5月13日中午,茶陵县界首镇大新村,陈艳辉在教小美做饭菜,培养她的生活自理能力。
5月13日下午,茶陵县界首镇贺铺村,陈艳辉(右)带着12岁的智障孩子小静一起跳绳。运动让小静变得更加自信、阳光。
5月13日傍晚,茶陵县城区,陈艳辉来到脑瘫孩子小婷家,教她识字、写字和康复训练。小婷是陈艳辉送教的第一个孩子。8年多的来往,孩子对她无比亲近。
5月12日下午,茶陵县洣江街道洣瑶社区,城东学校老师谭娟慧在14岁患先天性肌肉萎缩的小华家中送教,用阳光般的笑容鼓励他学习。
5月12日下午,茶陵县下东街道光辉村小飞家,送教上门的县特教学校老师谭阳阳(右)变着花样带小飞玩游戏。小飞患有脑瘫,谭老师通过寓教于乐教给他知识。
责编:马俊达
一审:马俊达
二审:王立三
三审:刘建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