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谭登唐璐
一片350亩的村集体荒山,崛起一座尚东产业小镇,家居建材、智能制造、包装新材3大产业快速发展。
(资料图片)
这是浏阳永安镇西湖潭村发生的“山乡巨变”。变化始于2017年的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改革试点。尚东产业小镇作为改革的“结晶”,打上了两个鲜明标签:湖南首个获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建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的工业厂房项目;湖南首个集体土地入市建起的产业小镇。
集体土地入市新模式,“沉睡”的土地变热土
6月中旬,记者驱车前往西湖潭村,宽阔的开元大道穿村而过,尚东产业小镇坐落两厢,形成南、北园区,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车间内正开足马力生产。
“这块地方原来是一片荒山,一共350亩。”西湖潭村77岁的老支书栗阳成介绍,这里地处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间,地理和交通区位优越,是最佳的产业承接聚集与孵化地。
“以前因用地成本低、交通方便,不少企业想在这里建设厂房。”栗阳成说,但因当时用地指标原因,想一次性拿下几百亩土地投资建厂房,几乎不可能。
永安镇作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展销地之一,过去“小散乱”家庭作坊遍地开花,环保、安全隐患大。当地看中了西湖潭村这片荒山,有意打造一个家具制造产业集中区,实现转型升级,也因用地指标限制,难以施展。
2015年转机来临,浏阳市被确定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其中包括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改革,不同村不同乡镇之间,可对用地指标进行调整。
永安镇摸索“两入两统两保”集体土地入市新模式。“两入”即土地入市、农民入股,2017年西湖潭村5个村民小组将354.38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一流转到村级土地合作社,由运营开发商湖南星辰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星辰公司)摘牌使用;“两统”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安全环保;“两保”即分红保收益、厂房保未来,运营开发商每年给予村级土地合作社8000元/亩分红,政府要求园区30%的厂房须自持经营,其中10%归在村级土地合作社名下,不允许出售,确保村集体、村民收益可持续。
沉睡的土地被唤醒。“300多亩荒地统一开发建设尚东产业小镇,入驻企业均由公司统一负责规划设计、手续办理和安全环保设施建设等。”星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2017年开始“发酵”,历时5年开发,目前尚东产业小镇建成24幢标准厂房,总面积24万平方米;招引企业入园从过去不足20家增至110家,其中90多家投产,年产值约15亿元。一个现代化产业园在曾经的荒山上拔地而起。
现在,产业小镇又流转500多亩土地,抓紧二期开发,新建4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力争新引进企业300家以上,届时可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实现年产值70亿元。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各方多赢“满盘活”
“之前,这块350亩荒山租给一个老板种花木,每亩一年租金45元,一年下来不过1.5万多元。”栗阳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集体土地入市后,如今一亩地租金8000元,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170多倍。
工业用地使用年限50年。星辰公司按协议每年发放固定分红8000元/亩,每隔5年上涨5%,其中,村民得70%,村集体得30%。“现在每亩地一年分红5600元,集体土地入市这个事情办得好!”一位村民告诉记者,2021年她家分得土地租金3.8万余元,“最多的一户分了18万多元!”
“星辰公司每年支付283万元分红,村集体仅此一项每年就收益84万多元。”西湖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和胜说,村集体收入也从2016年不足3万元跃升至2022年220万元,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帽子。
除了分红,产业小镇项目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安置就业2000余人,90%以上是当地村民,很多年轻人回来了。西湖潭村村民李佳从广东返乡,进入园区物业做客服,“月工资4000多元,加上分红,一年收入近10万元。”她很满意离家近,步行上班仅5分钟,方便照顾老人小孩。
人流多了,村民所产的粮食、蔬菜、家禽销路也好了,很多农户与园区食堂达成长期供应协议,每年增收近万元。如今,从园区到村部冒出了“一条街”,生活超市、餐饮、零售、娱乐场所相继涌现,消费活起来了。2022年,西湖潭村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比2017年的1.8万元增长两倍多。
企业也有获得感。配套工程机械产业的浏阳倍益科技公司,原来在永安镇创新创业园租赁厂房,2019年入驻产业小镇,“园区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融资购买厂房,有了自有厂房,企业敢于花钱提升产业设备。”总经理潘剑华说,生产更规范了,今年营业额有望破亿元。
永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西湖潭村集体土地入市进行产业开发实现多赢。从政府层面看,盘活了集体土地,土地集约利用,企业布局、园区定位更集中。“开发公司获得集中连片土地资源,通过农民入股,不用一次性缴清土地款,减轻了项目启动资金压力。”星辰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行走尚东产业小镇,各类项目业态烟火气十足,整齐的厂房,穿梭的货车,民宿、超市、快递点、餐厅、篮球场等一应俱全。西湖潭村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一场村级经济活跃、产业兴旺、百姓获得的新“山乡巨变”正在精彩上演。
作者:谭登 唐璐
责编:徐荣聆
一审:徐荣聆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