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值最大化?
产值最大化是指在传统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预定的产值指标,在完成这一指标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生产目标。
产值最大化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存在许多弊端。
产值最大化曾是国营企业的生产目标,但并不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是因为产值不属于财务的范畴,也就不可能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1978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市场经济模式逐渐确立,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放经济深深地唤醒了竞争者的趋利动机。同时,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得到了正常确认。国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首要指标,把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利润的多少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利润,这使得“利润最大化”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风险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缺点。
产值最大化的弊端具体是什么?
产值最大化,这是中国、前苏联以及东欧各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下达的总产值目标,企业职位的升迁,职工个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把总产值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建设初期,人们不自觉地把总产值最大化当作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不可否认,在当时条件下,采用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尽快恢复生产,恢复经济,发展经济,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起了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这也是符合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财务管理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束缚作用,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发展市场经济推动了经济的极大发展,同时,总产值最大化也越来越暴露其自身的特点:
1、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只要能增加产值,企业不管投入的新增产值是否小于新增成本,造成亏损,减少利润,企业仍愿意增加投放。
2、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追求中产值最大化导致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重视数量而请示产品质量和花色品种。
3、只抓生产,不抓销售。企业只重视自身产品的产出,增加产值,而对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却不加注意。显然,这种目标已经不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于是,新的目标又被提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