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作为新生中的一员,完成了清华大学的入校报到。
(资料图片)
8岁演电影、17岁拿世界冠军、19岁进入清华大学……滑雪这项运动,似乎让他拥有了“开挂的人生”。但做客《鲁健访谈》时,苏翊鸣却表示,如果能重新选择,他可能不想再成为一名滑雪运动员,“因为这一路的困难比我想象的多得多”。
滑雪路上他有哪些“至暗时刻”?步入大学后又有怎样的规划?一起来看↓
大学生苏翊鸣
期待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
去清华大学报到当天,苏翊鸣脸上还带着伤。他在练习时,因为失误脸朝下摔落到了地上,雪镜因此硌到了眼睛。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让他更惊喜的是,他收到了社团送来的滑雪周边,还有粉丝将一只漂流瓶送到他手上,里面叠满了收集来的祝福。
苏翊鸣就读的是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大一阶段的主要课程是通识教育,一年后再根据个人志趣选择专业方向。
苏翊鸣说,自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启大学生活。“我现在想做的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汲取更多知识,丰富自己的创造力,并把它们带到单板滑雪上。”
尽管身边都是“学霸”,苏翊鸣并不觉得有压力。“我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会向他们讨教。如果大家喜欢单板滑雪,我们完全可以‘交换’。”
热爱极限运动的他
其实很“胆小”
无论何时提起苏翊鸣,总离不开“滑雪”二字。内转1980、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冬奥会冠军……光环背后,是数不尽的伤痛与崩溃。
苏翊鸣从4岁开始接触滑雪运动,7岁时,他因为训练受伤骨折,“很多瞬间我都不记得了,我只不过是知道疼”。
14岁那年,他入选国家集训队,成为一名职业滑雪运动员。集训期间,苏翊鸣左腿意外受伤骨折,伤痛面前,他再一次选择了坚持,经过几个月的恢复后站上了雪场。
身体上的疼痛或许还能忍受,但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还要在心理上足够强大。
虽然热爱极限运动,苏翊鸣却自认为是一个“胆小”的人。如果对一个动作没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把握,他不会贸然尝试,“这个时候总要有一个人在背后推着你”。
推着苏翊鸣的人正是他的教练佐藤康弘,经历长时间磨合,苏翊鸣对教练格外信任,“他觉得我能行我就能行,即使我觉得自己不行”。
但有很长一段时间,教练无法陪着他训练,这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突然没有他,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敢做了”。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有一次因忘记动作而无法控制情绪,跑到妈妈身边崩溃大哭。“我就在想,这个东西真难,我的付出根本看不到效果。”
那时,苏翊鸣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但无奈之中,他也只能逼着自己向高难度动作发起挑战。“直到下一场美国的世界杯,我获得了第一名,我所有负面情绪从那一刻开始全部没有了,我觉得我会变得越来越好。”
冬奥赛场上拿到银牌后
他“突然开始紧张”
“如果你回到14岁,你还想当滑雪运动员吗?”苏翊鸣的教练曾这样问他。回想到一路走来的伤痛与艰辛,“不想了”的回答脱口而出。
但现实中,这个少年从没有停下脚步。从伤痛中恢复后,苏翊鸣开始了更加刻苦的训练,对于他来说,每天超8小时的训练已成为家常便饭。
2022年,苏翊鸣站上了北京冬奥会赛场。这场体育盛会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次“享受”——从成为职业运动员的那一天起,“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就埋在了他的心底,当站上冬奥会的赛场,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四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一场比赛,你要代表自己的国家去站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肩上的任务是非常非常重的。”
拿下一块银牌后,他更是突然紧张了起来。“我再努力一点,再做得好一点,就可以拿金牌了,这个时候我就开始紧张了。有了这个期待,我告诉自己,下一场比赛必须要拿金牌。”
最终,苏翊鸣不负众望,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为自己的18岁生日送上了最好的生日礼物。
这一幕至今让他心潮澎湃。“看到祖国的国旗升起,奏响我们的国歌,这一刻对我来说真的是太美妙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这样的瞬间会发生,一路上的困难,让我觉得成功更加有意义。”
目标2340!
苏翊鸣再次向极限挑战
苏翊鸣在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中的夺金动作是1800,运动员要从50米、约17层楼高的地方向下滑行冲刺,冲上大跳台后再在空中向内或向外旋转5个整周,然后平稳落地并滑行到终点。
在整套动作中,运动员的滑行速度最快可达到每小时80公里,而翻腾在空中的2.5秒时间里,究竟可以转几个整周,也成为了无数运动员向人类极限探索的方向。
苏翊鸣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向2340发起挑战。在相同的腾空时间里,身体要比1800多旋转540度,运动员不仅要转得更快,还要思索如何调整身体角度,让自己稳稳落地。
虽然难度很大,但苏翊鸣觉得,一切皆有可能。“5年前大家说1620是极限,但如今2160都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去挑战——我不仅想要挑战自己,也想要去挑战人类的极限,我想知道单板滑雪转数最多的极限。”
对单板滑雪充满热忱的他,期待着更多人去体验极限运动的乐趣。在他看来,单板滑雪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很短,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是不敢冒险,而是缺乏冒险的机会。
“我想告诉大家,单板滑雪在中国也可以非常非常强大,也可以发展为世界上最高的水平。我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因为人的极限就在那里。”
责编:周秋红
一审:胡泽汇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