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8位志愿军烈士身份确认!江苏籍烈士钱坤华牺牲时仅22岁-今日关注
发布日期: 2025-10-26 08:34:55 来源: 紫牛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扬子晚报网10月25日讯(通讯员 苏侻奕 徐佳宁 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据央视新闻消息,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工作有了新进展,8位志愿军烈士身份得到确认。记者了解到,其中有1名江苏宜兴籍烈士,叫钱坤华。

由于牺牲时仅有22岁,钱坤华烈士几乎没有留下遗物。钱坤华是如何牺牲的?记者从宜兴当地档案史志馆的烈士英名录及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等资料中看到:钱坤华,1931年出生,籍贯江苏宜兴宜丰公社仇圩大队,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73师218团担架连战士。1953年7月6日,在一次行军过程中,路过一桥时,桥被爆炸而壮烈牺牲,一同牺牲的还有18位志愿军战友。

这段简短的记述,背后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实景。在志愿军军史上,他所在的73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1953年7月13日至27日,73师作为主力部队参加了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金城战役,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收局之战。当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就在板门店签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钱坤华和战友们就牺牲在了黎明之前。

钱坤华是如何“回家”的?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寻亲之路。2022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开展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信息比对工作的通知。当年7月,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通知后,迅速开展了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信息采集工作。根据江苏省在韩志愿军烈士名单,涉及宜兴地区的共有3名烈士。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协同属地第一时间摸排烈士亲属情况,找到这3名烈士亲缘关系较近的烈士亲属后及时上报,后续根据要求进行血样DNA采集,并寄送到事务部相关部门进行鉴定比对。”

2022年9月9日,相关部门按照要求,对钱坤华烈士的侄子、堂弟、堂侄三人的血样DNA进行了采集,并通过专门渠道,送至北京进行鉴定比对。2024年1月,退役军人事务部首次对外发布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成果,索维亮等烈士成功完成身份确认。索维亮,泗洪人,1953年7月8日同样牺牲在夏季反击战役中。索维亮也成为了江苏首个通过DNA鉴定比对出身份的归国志愿军烈士。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三年多来,我们也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烈士亲属也经常会过来咨询比对结果。这次能够得到比对成功消息,我们都非常激动和欣喜。”10月23日上午,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联系上了钱坤华的侄子钱若君,告知他和叔叔DNA比对成功的消息。

钱若君表示,自从2022年采集血样后,每年都询问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DNA是否比对成功。他说:“今天终于梦想成真,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叔叔在我们等待70多年后终于魂归故里,终于可以在祖国的土地上长眠安息。虽然他这么年轻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牺牲是光荣伟大的,永远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好榜样。”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起,我国已连续12年迎回101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随同归国的还有近万件烈士遗物。截至目前,已为其中36位烈士成功确认身份并寻找到亲人。此次确认身份的8位志愿军烈士分别为钱坤华、钟登华、侯运恩、陈文元、朱德申、杨忠贵、丁仍江、姚维新。他们分别是2020年第七批和2021年第八批迎回祖国的志愿军烈士。

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鉴定分析处负责人刘立文介绍,已完成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检测样本采集,正稳步推进相关样本的DNA信息提取,同步开展已迎回烈士遗物的整理、辨识与分析,力求获取更多身份线索。同时,积极推进烈士亲属信息摸排与采集,为早日开展鉴定比对奠定基础。

关键词: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