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194个国家和欧盟签署了迄今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国际协议《巴黎协定》;国家之外,企业也在行动,根据科学碳目标建议(SBTi)的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球已作出零碳承诺的企业达到520家。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沙特阿拉伯也刚刚作出了自己的零碳承诺。当地时间23日,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承诺,沙特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并将年度碳减排量的目标提高一倍,达到2.78亿吨。
作为全球第十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沙特阿拉伯是G20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想要达到净零排放,将意味着需大幅扭转过去碳排放量增加的趋势。
在韩晓平看来,沙特承诺减排不是不生产石油,只是作为国内的燃料会减少,但作为化工原料还是要继续使用,沙特阿拉伯缺乏植被,无法采取碳汇交易手段,减排也存在一定难度。
不过,从眼下的形势来看,不只是沙特,全球通往零碳排放的道路依然难关不少。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可再生能源不稳定,供给量也不够。
以风力发电为例,今年全球范围内的整体风量普遍有所下降,德国今年上半年的风力发电量同比大幅缩减21%,发电量占比也从29.1%下降至22.1%。整个欧盟,今年以来的风力发电量为近3年以来最低水平,较2020年同期降幅达17.29%。
另外在成本上,可再生能源较之于传统化石能源也高出不少。达美航空定下了到2030年将燃油的10%替换为SAF(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目标,而成本则是普通燃料的3-4倍。英国重工业也曾恳求英国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以补贴高企的能源成本。
国际能源署在最新的年度《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预测,如果世界各国继续沿用之前的减排措施,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将仅会下降40%,无法达到之前定下的零碳目标,未来10年需要追加40亿美元才能弥补。
在韩晓平看来,转型需要有一个过程,未来一段时间,能源转型遇到这种供不应求的问题都会存在。
虽然短期内,能源转型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阵痛,但长期而言,这仍然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解药。正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所说:“我们正处于从化石燃料向各种可再生能源过渡的漫长时期,在可再生能源无法填补需求缺口之前,遇到挑战和坎坷在所难免。”
(北京商报记者 汤艺甜)